工业环保网APP
扫码下载
最新研究指出:居民住宅用电量或因气候变化而带来较大增量
核心提示:在杜克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中,首次估算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居民住宅用电量因气候变化而可能带来的增量。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温度升高可能带来显著的居民用电量上升。研究显示,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GMST)每上升1摄氏度,将导致中国东部居民的平均住宅用电量增加约9%,峰值用电量将增加

在杜克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中,首次估算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居民住宅用电量因气候变化而可能带来的增量。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温度升高可能带来显著的居民用电量上升。

研究显示,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GMST)每上升1摄氏度,将导致中国东部居民的平均住宅用电量增加约9%,峰值用电量将增加36%。

到2099年,科学家估计地表平均温度将比今天上升2℃-5℃。 如果那时的消费模式与今天类似,那么中国的平均住宅用电需求最低将上升18%,最高时上升则高达55%。 峰值使用量将至少增加72%。

这一发现对能源电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即使没有气候变化,由于收入增加的原因,预计到2040年,中国家庭的平均用电量也将翻倍。

2018年12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了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博士生李雅婷、美国杜克大学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William A.Pizer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力波合作发表的论文,题目为《中国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变化和住宅用电量》。

作者分析了2014年-2016年上海浦东地区80多万住宅居民的用电数据。研究人员将这些消费者行为数据与各种详细的气候模型模拟结合起来,构建预测本世纪末全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与中国的局部预测影响之间的关系。

虽然住宅用电量仅占上海总用电量的1/4,但研究人员对家庭投以更多关注。这是因为住宅用电对温度波

动非常敏感。在非常炎热的天气(8月初左右)和非常寒冷的天气(2月初左右)期间,家庭用电量随着温度的变化比商业或工业用电量增加得更多,并且在这些时间内推动了消费高峰的出现。

在13 ℃-25 ℃之间的舒适范围内,居民一般不会使用电器调节室内温度。研究人员发现,当气温高于25摄氏度时,住宅日常用电量急剧增加——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用电量就会增加14.5%。例如,与舒适的20摄氏度时用电量相比,32摄氏度的气温导致每日用电量增加174%。当温度低于13摄氏度时,每增加1摄氏度就会增加用电量,但变化会更加温和。

研究发现,高收入的中国人群在冬季会使用更多的电力。然而,上海所有收入群体对炎热夏日的反应相似,每个人都需要使用空调。

这些结果可应用于长江三角洲其他具有相似气候和经济条件的城市地区。这个城市群包括江苏、浙江和安徽省,这些地区的人口总数约占中国城市人口的1/5,他们的经济产出占中国经济总产出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