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环保网APP
扫码下载
政策利好催涨资本热情 海上风电交出亮眼成绩单
核心提示: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集中式陆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逐步下滑,兼具稳定的海风资源和大发电功率特点的海上风电迅速成为产业下一个风口。业内认为,通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不仅将满足东部用电需求,还将借以多元化发展格局加速绿色发电的步伐。  面朝大海,静待春暖花开。进入“十三五”以来,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集中式陆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逐步下滑,兼具稳定的海风资源和大发电功率特点的海上风电迅速成为产业下一个风口。业内认为,通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不仅将满足东部用电需求,还将借以多元化发展格局加速绿色发电的步伐。


  面朝大海,静待春暖花开。进入“十三五”以来,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


  从2017年起,我国风电场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已明显下降。与被限制的陆上风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政策大力支持引导、弃风限电改善明显等多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海上风电装机实现大幅度增长。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核准和新开工的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均达到400万千瓦。具体来看,新增装机超过300台,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22万千瓦左右,同比增长接近100%。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依旧保持之前水平。同时,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作为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风电持续规模化开发的重要增量市场。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靠近负荷中心等优点。且海上风电的发电时间长,设备利用率比陆上风电高了一倍,且有一定规律性,有利于峰谷的调配。据此前业内分析,其中近海和潮间带的内部收益率分别可以保证在12%和10%以上。


  从外部环境来看,在东部和南部,我国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天然优势。虽然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风资源、地形等条件复杂多变,但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用电负荷要高于“三北”地区,因而给风电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作为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风电持续规模化开发的重要增量市场。在此背景下,东南沿海地区的各省(市)已积极规划长期海上风电发展目标,目前确定的规划总容量超过56GW。


  而在未来几年,这种建设速度将继续保持,江苏之后,福建、广东、山东等成为海上风电的后起之秀。在政策力推和行业信心的激励下,国内机构预测,2018年海上风电装机有望达到1.69吉瓦,呈高速增长态势。另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GW以上。届时,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预计将达到1000万千瓦。


  但海上风电产能驶入发展快车道的核心原因,则源于近几年海上风电技术不断完善,装备更加先进,关键技术实现本土化。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风电机组向大型化、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风电新增装机将大幅提升,利好风电相关制造业龙头。单机容量增长速度以及风场规模增大,规模化效应产生的单机前期成本以及后期运营成本都会有明显下降。基于此,行业龙头标亦成为当前场内资金抢筹的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政策催化海上风电迎来加速发展期,对风电设备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形成利好,引发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新能源的业务战略和核心,海上风电被部分商业“嗅觉”灵敏的实力央企、民企视作“蓝海市场”加速布局,推进规模化集中连片开发。近两年来的三峡集团、国投电力等中国能源企业,积极收购欧洲地区成熟的海上风电项目。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需要通过技术的进步来带动海上风电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