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HJ 212-2025,以下简称《标准》)近日完成新一轮修订并正式发布,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联网传输要求,从源头防范数据造假,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智化转型。
《标准》修订前后有哪些核心变化?将给排污单位、仪器生产厂商、运维服务机构带来哪些影响?中环报记者采访了参与标准修订的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进行解读。
加强设备入网“身份证”“安全锁”,实时监控预警修改设备运行参数造假
增加入网管理,规范自动监测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首次联网流程是本次修订的核心亮点之一。
《标准》明确了设备动态传输的唯一标识编码,建立了“设备厂商注册—联网自动激活—排污单位联网确认”的技术体系,设备首次安装联网时,需在企业端输入安装设备唯一标识,用于激活现场端设备,如果标识与联网前注册的现场机信息不一致,则无法上传数据。
“这相当于给设备发放了‘身份证’。”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高雷利解释说,“以往的单向联网体系未对联网流程做规范要求,设备入网像‘赶大集’,不知道具体是谁、来自哪,可能混进‘陌生人’也难发现。《标准》修订后,明确了现场设备的‘身份’,设备数据可追溯,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
高雷利指出,这从源头减少“改装机、冒牌机、翻新机”等问题设备混入市场,避免现场端设备和上传数据的设备“货不对板”,防止不法分子批量模拟数据的恶劣造假行径。同时,让一些以设备未完成联网验收、数据无效为借口的企业无漏洞可钻。
“为了保障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防止不法分子篡改监测数据,本次修订还给监测数据加上了‘安全锁’。”高雷利介绍。
一方面,为避免数据泄露风险,《标准》要求互联网传输的报文应采用国产SM4加密算法、16字节(128位)密钥、ECB工作模式、Nopadding填充模式,并严格规范数采仪密钥管理流程。
另一方面,《标准》规定自动监测设备运行参数上传要求及参数动态上报机制,明确将自动监测设备的关键参数、运行工作状态纳入联网,要求现场仪器仪表、数采仪等设备的登录日志、参数修改等记录上传。
“原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修改设备运行参数,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来造假,或者删除现场端日志记录掩盖造假行径。新修订的《标准》要求上述动态参数联网,后台可以实时监控预警是否存在修改自动监测设备运行参数造假的情况,当现场端设备日志记录有变化时会上传日志,实现全过程监管。”高雷利表示。
为自动监测数据传输建立“普通话”,推动系统数智化转型
统一规则,降低联网适配成本是《标准》更新的另一特点。
目前,国内自动监测监控仪器设备型号高达上千种,生产厂家逾四百家,仪器设备内部参数编码五花八门,数据传输格式、协议差异较大。
对此,《标准》要求统一设备接口,明确传输标准,统一编码规则与格式等,在高雷利看来,这相当于在自动监测数据传输领域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普通话”,方便各厂家各系统进行“交流沟通”。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伟利告诉记者,以前,各设备生产厂商需遵循各地市制定的数据传输标准,但各地区的传输协议不同,且各地系统差异较大,需按地区“定制”设备并进行调试,造成联网成本高,设备维护、更新难度大。现在作为设备生产厂家,只要对照《标准》规则,即可降低设备生产制造、联网传输、升级改造的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图为《标准》推动五方面统一,可简称为“Ideas”
《标准》还新增了VOCs谱图、噪声监测设备录音、关键视频、摄像头拍摄的照片等多媒体文件数据的传输要求。从原来仅支持传输数值,升级为支持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联网上传。
“这对于我们自动监测领域其实是提供了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契机。” 徐伟利表示。
此外,以往数据传输范围局限于污染物排放数据,此次《标准》新增了设施用电监控、关键生产工况监控等多项联网传输协议以及视频监控存储与传输要求,明确相关编码规则。新增数采仪与移动设备的通信要求,明确了数采仪与移动端通信协议,可以支持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将现场数采仪的数据上传至移动执法终端,助力现场监管取证。
“这样一来,监管时可验证自动监测数据合理性,通过关键参数辅助判定标记准确性,通过视频监控,解决现场检查存证和固证难的问题,多维数据穿透式监管,让弄虚作假无处遁形。”高雷利说。
已联网设备可进行“利旧改造”,明年起新联网点位和设备应向新标准看齐
《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将给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的生产厂商、运维服务机构带来哪些影响?
“排污单位要尽快对标《标准》开展自查,摒弃那些存在造假‘后门’的设备,避免造成违法风险。”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工程师崔莉妍表示。
明年起,新联网的排污单位应选用符合《标准》的自动监测设备。对已联网的排污单位,崔莉妍建议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对设备进行“利旧改造”以符合《标准》要求,鼓励这类排污单位借助“两新”政策、“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享受所得税优惠”等,主动升级改造并规范联网,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准确、完整。
“《标准》的实施对自动监测设备生产厂商也是一次技术提升的契机。”崔莉妍表示,厂商要对照《标准》积极组织自动监测设备的数智化升级,提供经济可行的升级技术方案。其中,数采仪厂商需要满足设备联网注册激活要求,数据加密及密钥管理要求、数据采集、传输与计算要求。分析仪厂家需确保分析仪满足设备唯一标识上传、运行参数以及原始监测数据等内容的上传。
崔莉妍提醒,运维服务机构要加强对《标准》的学习,强化对监控设备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的传输保障,严格对照《标准》逐一确认自动监测设备是否符合传输编码和数据采集与处理要求,保障传输数据准确、完整。
文章转载自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薛丽萍 ,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