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荷兰比利时科学家探索下水道到餐桌的创新氮循环技术

2018-05-09 15:43

2041

  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足够的粮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经典的氮循环中,植物会通过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用作农业种植的肥料,来生产用于动物消费的蛋白质生产。基于哈柏法(Haber-Bosch process)的人工合成氮工艺的能耗高,效率低,只有10%转化为可食用蛋白。

  2015年5月,IWA厌氧专家组成员、比利时根特大学的Willy Verstraete教授和他的学生Silvio Matassa在期刊《环境科学与工程(ES&T)》发表了题为“Can direct conversion of used nitrogen to new feed andprotein help feed the world?”的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化路径——能量到蛋白质(power-to-protein)。其本质是直接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跳过氮气转化这一步,形成一个抄近路的氮循环的升级模式。这是一种可持续的蛋白质生产方式,它比传统经典方法耗能更少,并且将“废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工艺原理

  Power-to-Protein的基本原理是氨氮通过汽提吹脱从污水中去除,并转化为硫酸铵。随后,在生物反应器中,硫酸铵通过生物合成直接转化为单细胞蛋白(SCP)。除铵之外,还原性氢氧化细菌使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氢作为能量源,氧作为电子受体。这些原材料都在污水处理工艺中获取(见下图)。

  ▲ 基于氢气与现有污水厂结合的生物精炼厂工艺流程图

  项目介绍

  2016年初,Willy Verstraete教授团队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评估对象,分析Power-to-Protein的项目潜力与当地资源需求的匹配程度,确定其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确立研究课题。



  ▲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对Power-to-Protein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污水中蕴含的单细胞蛋白SCP产量潜力是相当可观的:阿姆斯特丹西区污水厂一年的污泥消化液能产生6300吨SCP,能满足城市人口36%的净蛋白需求。在经济层面而言,SCP也有可观的价值。关键是找出从污水中高效提取氨的方法。另外研究团队还对蛋白的营养价值、可消化性、变应原性以及公众接受度进行了初步评估。

  在初步研究的正面结果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决定通过TKI水处理技术项目,与荷兰的合作伙伴Waternet、Vechtstromen、Avecom、Barentz、AEB和KWR在荷兰的两个污水厂里将对这个概念进行中试。


  ▲ Power-to-Protein项目的合作机构


  生物合成的可行性已经在实验室规模得到证实。能量到蛋白质中试工厂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kg蛋白质/天。通过用气相转移氨来确保微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通过综合测量来确定氮气回收率、生物反应器的表现和产品的微生物可靠性。通过对产生的蛋白质进行体外和体内测试,获得对产品的营养价值的深入了解。一个综合性的多标准分析体系将显示该概念在技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的可行性。


  ▲ 实验室规模的工艺系统展示


  ▲ 传统的氮消散过程和项目团队勾画的氮资源升级循环图

  这个项目已经吸引到很多的关注。目前他们还荷兰Enschede污水厂搭建了集装箱式反应系统进行中试。


  ▲ 位于荷兰Enschede污水厂的Power-to-Protein中试系统

  媒体一般会用“污水中的蛋白质”或者“从下水道到你的餐盘”之类的方式来描述这个项目。这种形象化的描述当然有助于吸引眼球,但是项目团队表示,起名字还是需要在细微之处进行区分。单细胞蛋白SCP是一种中间物,人们对它的关注点首先在于它的高品质和卫生安全性,然后才是它能用来生产各种食品以及动物饲料。


  ▲ 中试项目提取的SCP蛋白产品展示

  中试的第二阶段在2017年底结束。我们期待“能源转蛋白”能早日在未来污水厂中现实工程化应用。

中韩要联手对抗雾霾?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研究PM2.5
中韩两国在共同治理大气污染上又迈出新的一步。据韩联社9日报道,韩中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开展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有关研究,为期2年10个月。韩国教育部和韩国研究财团当天表示,“韩中合作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生物标记物及其运动特性追踪研究”等6个研究项目,被选为韩国今年“全球研究网络援助项目”的新课题。

0评论2019-04-152119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
4月1日,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4月1日北京报道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今日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李干

0评论2019-04-092066

韩国大型超市全面禁塑
韩国环境部日前确认,韩国大型超市自2019年起将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进一步减少“白色污染”。韩国环境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说,根据“关于节约资源及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修正案”,自1月1日起,韩国2000多家大卖场以及1.1万家店铺面积超过165平方米的超市,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除鱼类和肉类等必须用塑料袋之

0评论2019-01-282415

英将用“火星钻”采集南极岩石样本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日前表示,学校一个团队将利用一套原本设计用于钻探火星岩石的设备去南极采集冰盖下的岩石样本,以获取更多信息来了解地球的气候变迁。据介绍,学校科研团队将携带这套“火星钻”设备前往英国设在南极的科考站。这套设备原本设计为供无人火星车任务使用,与普通钻探设备相比更加小巧,穿透岩石的能力也更强

0评论2019-01-282306

德国关停最后一家硬煤矿
德国最后一家硬煤矿近日关停,标志着德国长约200年的硬煤开采成为历史。关停仪式在德国西部鲁尔工业区曾经的煤炭重镇博特罗普举行。煤矿工人在现场象征性地挖出最后一块硬煤,交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手中。施泰因迈尔对矿工表示感谢,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如果没有他们和煤炭行业,“我们整个国家及其发展”将无法想象。

0评论2019-01-142123

中英合作探索塑料污染防治之路
从技术上能否实现对塑料的精确分拣?全球对微塑料污染的关注会不会推动新塑料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中英(山东)塑料污染防治研讨会上,参会代表纷纷向中、英两国专家提问,专家们分别予以详细、科学地解答,会议现场气氛活跃。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山东省开展为期3个月 “英国季”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0评论2019-01-142287

国际能源署:未来五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
2018年12月18日,国际能源署发布能源市场系列报告《煤炭2018——分析预测至2023年》。在此,ERR能研微讯研究团队对报告的执行摘要进行了翻译,分享给大家。可以讲得很多,但是变化并非很多2017年,全球煤炭需求恢复增长。由于全球经济增长走强增加了工业产出和用电量,在经历了两年的下降后,去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增长了1%

0评论2019-01-032213

各国向塑料污染“宣战”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球关注塑料污染。为应对塑料污染危害,世界多个国家纷纷向塑料“宣战”。18年12月5日,包括新西兰本土最大连锁超市倒计时超市、新西兰邮政等在内的12家新西兰大型企业联合发表“减塑声明”,宣布到2025年前取消所有塑料包装。新西兰环境部副部长欧仁妮·萨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

0评论2019-01-032250

新模型让全球汞排放“有据可查”
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环分布的?日前,天津大学地科院孙若愚副教授与哈佛大学、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团队合作,历时5年,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动态、全耦合、可拓展的全球汞同位素箱体模型,该模型首次加入了稳定汞同位素多维分馏模块,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观测记录全球汞排放和

0评论2018-12-2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