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应对中国“洋垃圾”禁令,美国动用人工智能

2018-05-09 15:42

2432

  2018年新年伊始,《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生效,不少国家的废品回收行业受到冲击。为达到中国新标,美国启用人工智能;澳大利亚转变观念,迎接压力与机遇;日本将出口对象或转向东南亚国家。


  新年伊始,随着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对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西方不少国家的废品回收行业受到冲击。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无疑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洋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但中国此举不仅有利于推动本国环保事业,而且放眼长远,对这些输出国乃至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美国:为达中国新标 启用人工智能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世界上生产可回收垃圾最多的国家,其大约三分之一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国外,这些出口垃圾中约一半流入中国。


  据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统计,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总额为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2亿元)的可回收垃圾,其中约一半为废旧纸制品,重量超过1300万吨。自中国“洋垃圾”入境禁令去年7月出台后,美国可回收废品的价格一路走低。去年10月,废纸价格暴跌35%至40%。


  “未经分拣的废纸”指在可回收废纸中掺有不可回收物。美国废品回收行业工作人员承认,经常会在装可回收废纸的垃圾桶内发现玻璃瓶、油毡、手提包、毛衣这样的不可回收物。以往,二次分拣工作都由中方完成,费时费力不说,还存在环保风险。


  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此次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将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这对美国废品回收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高级主管阿迪娜·阿德勒指出,中国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美国企业而言也并非都是坏事。为达到中国设定的进口标准,一些美国废品回收企业不惜高价启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拣。


  今后,对美国多数废品回收企业来说,细化垃圾分类、从源头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洁性”将成为最实际的选择。


  澳大利亚:转变观念 压力也是机遇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国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亚有61.9万吨可回收垃圾的出口受到影响,涉及金额5.2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中国的禁令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市场上将涌入大量可回收垃圾,从而导致价格崩盘。


  澳大利亚环境和能源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在一份声明中称,尽管中国的禁令会给一些行业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为另一些行业创造机遇。


  澳大利亚废品管理联盟首席执行官盖尔·斯隆分析指出,业界理解中国的做法,明白中国希望推动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而这对澳大利亚来说也是发展本国循环经济、为该行业创造工作岗位的机会。


  斯隆表示,澳大利亚应当摒弃“投入、生产、丢弃”的传统概念,设计一个“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的模式,让生产商购买可回收垃圾并循环利用。


  日本:出口对象或转向东南亚国家


  长期以来,日本的可回收垃圾大量出口到中国。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出口的废塑料中约一半销往中国,出口废纸中约70%销往中国。


  与澳大利亚情况不同,日本废品回收处理体系先进,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细致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处理成本高昂,加之中国“洋垃圾”入境禁令实施前,中国进口商通常出价较高,日本回收企业往往缺乏竞争优势。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所办《通商弘报》报道指出,中国有关政策的变动会对日本产生不小影响,日本对华可回收垃圾的出口甚至可能走向终结。一名在日本从事废纸出口的业内人士说,失去中国市场后,日本的废纸出口可能会转向东南亚国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晓宇教授指出,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内无疑会对美澳日等传统垃圾输出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此举不仅将大幅提升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处理本国固体废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体废物处置的单位排污量,从而进一步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会倒逼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中韩要联手对抗雾霾?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研究PM2.5
中韩两国在共同治理大气污染上又迈出新的一步。据韩联社9日报道,韩中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开展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有关研究,为期2年10个月。韩国教育部和韩国研究财团当天表示,“韩中合作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生物标记物及其运动特性追踪研究”等6个研究项目,被选为韩国今年“全球研究网络援助项目”的新课题。

0评论2019-04-152119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
4月1日,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4月1日北京报道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今日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李干

0评论2019-04-092066

韩国大型超市全面禁塑
韩国环境部日前确认,韩国大型超市自2019年起将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进一步减少“白色污染”。韩国环境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说,根据“关于节约资源及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修正案”,自1月1日起,韩国2000多家大卖场以及1.1万家店铺面积超过165平方米的超市,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除鱼类和肉类等必须用塑料袋之

0评论2019-01-282415

英将用“火星钻”采集南极岩石样本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日前表示,学校一个团队将利用一套原本设计用于钻探火星岩石的设备去南极采集冰盖下的岩石样本,以获取更多信息来了解地球的气候变迁。据介绍,学校科研团队将携带这套“火星钻”设备前往英国设在南极的科考站。这套设备原本设计为供无人火星车任务使用,与普通钻探设备相比更加小巧,穿透岩石的能力也更强

0评论2019-01-282306

德国关停最后一家硬煤矿
德国最后一家硬煤矿近日关停,标志着德国长约200年的硬煤开采成为历史。关停仪式在德国西部鲁尔工业区曾经的煤炭重镇博特罗普举行。煤矿工人在现场象征性地挖出最后一块硬煤,交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手中。施泰因迈尔对矿工表示感谢,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如果没有他们和煤炭行业,“我们整个国家及其发展”将无法想象。

0评论2019-01-142123

中英合作探索塑料污染防治之路
从技术上能否实现对塑料的精确分拣?全球对微塑料污染的关注会不会推动新塑料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中英(山东)塑料污染防治研讨会上,参会代表纷纷向中、英两国专家提问,专家们分别予以详细、科学地解答,会议现场气氛活跃。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山东省开展为期3个月 “英国季”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0评论2019-01-142287

国际能源署:未来五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
2018年12月18日,国际能源署发布能源市场系列报告《煤炭2018——分析预测至2023年》。在此,ERR能研微讯研究团队对报告的执行摘要进行了翻译,分享给大家。可以讲得很多,但是变化并非很多2017年,全球煤炭需求恢复增长。由于全球经济增长走强增加了工业产出和用电量,在经历了两年的下降后,去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增长了1%

0评论2019-01-032213

各国向塑料污染“宣战”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球关注塑料污染。为应对塑料污染危害,世界多个国家纷纷向塑料“宣战”。18年12月5日,包括新西兰本土最大连锁超市倒计时超市、新西兰邮政等在内的12家新西兰大型企业联合发表“减塑声明”,宣布到2025年前取消所有塑料包装。新西兰环境部副部长欧仁妮·萨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

0评论2019-01-032250

新模型让全球汞排放“有据可查”
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环分布的?日前,天津大学地科院孙若愚副教授与哈佛大学、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团队合作,历时5年,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动态、全耦合、可拓展的全球汞同位素箱体模型,该模型首次加入了稳定汞同位素多维分馏模块,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观测记录全球汞排放和

0评论2018-12-2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