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探寻沙漠之国的治水之道

2018-05-09 15:42

2257

  建国之初水资源极为匮乏,是当初的“不毛之地”,然而现在,它不仅水资源丰富、充足、优质,而且还和周边国家做起了水资源的大买卖,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于我国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现实的思想启迪。


  以色列国土60%为沙漠、旱地,在1948年建国之初水资源极为匮乏,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毛之地”。水是生命之源,也牵系国运,然而就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短短60年时间里,以色列在生态环境治理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领域,成就斐然。如今的以色列不仅水资源丰富、充足、优质,而且还和周边国家做起了水资源的大买卖。《创水记: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一书中,充分地展示了这个曾经的沙漠之国如何保护并盘活水资源,这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启示。


  本书作者赛斯·西格尔是美国作家和商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见解,相关文章经常亮相《纽约时报》等报刊。为了廓清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他曾经去往以色列,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数据,采访了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教授、工程师、公司管理者等上百人。


  《创水记》的第一章“以色列的敬水文化”中,用以色列的一首儿歌作为开篇:“雨,雨,天空来。小雨点,整天下,滴答滴答,小手拍拍!”连孩子唱的歌曲中,都饱含着对水的渴望,这足见该国缺水的严重程度。一个民族和国家热爱水、敬重水,必然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犹太人的历史故事、宗教观念和风俗传统中,敬水是重要内容。向学生灌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理念,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国家,四处可见节约用水的招贴画和广告语,以此提醒人们树立节水意识。


  以色列人敬重水,除了在文化与教育中体现外,在国家法治建设中也得到强化。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色列建国不久,就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水法》,凡是在以色列发现的一切水资源,都是国家公共财产,即便是从天而降的雨水,也归国有。从法治和道德双重维度讲,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以色列是最为苛刻的国家,而以色列人不仅接受这种苛刻,还自觉遵循并维护这种苛刻。


  水资源使用方面,农业生产用水往往是“大宗客户”。农业种植中,大水漫灌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漫灌实则是昂贵的种植方式:将水运送到田地里耗力、耗资巨大,大部分漫灌水源在被植物根部吸收之前,其实已蒸发,通常漫灌水源超过50%都被浪费掉了。在水资源匮乏的以色列,这种方式显然是奢侈的。近年来,以色列大力改进农业技术,采用精准滴灌的方式。这除了能节约水资源,还有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精准滴灌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技术的难度和复杂系数,超乎人们的意料。这对于农业精细化管理和机械技术的设计与施工,都是高标准的检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农业生产都会毁于一旦。以色列把农作物的种植,精细到类似养花的程度,这较之于漫灌的方式,最高峰值时可以节约高达70%的用水量。


  再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改变不了以色列天然淡水供应量不足的事实。尤其是随着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淡水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上世纪90年代末,以色列政府就对未来20年的海水淡化做出了全面评估和规划。目前,在阿什多德、阿什克隆、海德拉三地,建立了海水淡化工厂,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水淡化基地。在海水淡化处理中,以色列不断地改进技术,由最初的多级闪蒸,逐步发展到世界领先的低温多效和反渗透膜技术,设备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当前,以色列正在大力推行“大规模海水淡化计划”,以期缓解淡水的供需矛盾。


  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于我国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现实的思想启迪。


  首先是要加大对水资源的统筹治理。我国南北水资源极不平衡,尤其是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其次是要强化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力度。我国南方水系发达,水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在长江、汉江等流域,尽管出台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了环保监测检查力度,依然有少数无良企业铤而走险,将工业废水、污水排入大江大河,造成了淡水资源的污染。笔者认为,对于长期破坏淡水资源的企业,要加大惩戒力度,水资源受到“蹂躏”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最后是要提升大众节水爱水意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古人先祖对水充满敬重和感恩。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仅要重拾爱水的美德,还要在全社会形成敬水爱水的价值取向。水资源不仅改写过我们的文明和历史,也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现实与未来。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 陈华文

中韩要联手对抗雾霾?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研究PM2.5
中韩两国在共同治理大气污染上又迈出新的一步。据韩联社9日报道,韩中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开展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有关研究,为期2年10个月。韩国教育部和韩国研究财团当天表示,“韩中合作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生物标记物及其运动特性追踪研究”等6个研究项目,被选为韩国今年“全球研究网络援助项目”的新课题。

0评论2019-04-152119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
4月1日,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4月1日北京报道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今日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李干

0评论2019-04-092066

韩国大型超市全面禁塑
韩国环境部日前确认,韩国大型超市自2019年起将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进一步减少“白色污染”。韩国环境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说,根据“关于节约资源及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修正案”,自1月1日起,韩国2000多家大卖场以及1.1万家店铺面积超过165平方米的超市,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除鱼类和肉类等必须用塑料袋之

0评论2019-01-282415

英将用“火星钻”采集南极岩石样本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日前表示,学校一个团队将利用一套原本设计用于钻探火星岩石的设备去南极采集冰盖下的岩石样本,以获取更多信息来了解地球的气候变迁。据介绍,学校科研团队将携带这套“火星钻”设备前往英国设在南极的科考站。这套设备原本设计为供无人火星车任务使用,与普通钻探设备相比更加小巧,穿透岩石的能力也更强

0评论2019-01-282306

德国关停最后一家硬煤矿
德国最后一家硬煤矿近日关停,标志着德国长约200年的硬煤开采成为历史。关停仪式在德国西部鲁尔工业区曾经的煤炭重镇博特罗普举行。煤矿工人在现场象征性地挖出最后一块硬煤,交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手中。施泰因迈尔对矿工表示感谢,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如果没有他们和煤炭行业,“我们整个国家及其发展”将无法想象。

0评论2019-01-142123

中英合作探索塑料污染防治之路
从技术上能否实现对塑料的精确分拣?全球对微塑料污染的关注会不会推动新塑料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中英(山东)塑料污染防治研讨会上,参会代表纷纷向中、英两国专家提问,专家们分别予以详细、科学地解答,会议现场气氛活跃。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山东省开展为期3个月 “英国季”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0评论2019-01-142287

国际能源署:未来五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
2018年12月18日,国际能源署发布能源市场系列报告《煤炭2018——分析预测至2023年》。在此,ERR能研微讯研究团队对报告的执行摘要进行了翻译,分享给大家。可以讲得很多,但是变化并非很多2017年,全球煤炭需求恢复增长。由于全球经济增长走强增加了工业产出和用电量,在经历了两年的下降后,去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增长了1%

0评论2019-01-032213

各国向塑料污染“宣战”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球关注塑料污染。为应对塑料污染危害,世界多个国家纷纷向塑料“宣战”。18年12月5日,包括新西兰本土最大连锁超市倒计时超市、新西兰邮政等在内的12家新西兰大型企业联合发表“减塑声明”,宣布到2025年前取消所有塑料包装。新西兰环境部副部长欧仁妮·萨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

0评论2019-01-032250

新模型让全球汞排放“有据可查”
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环分布的?日前,天津大学地科院孙若愚副教授与哈佛大学、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团队合作,历时5年,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动态、全耦合、可拓展的全球汞同位素箱体模型,该模型首次加入了稳定汞同位素多维分馏模块,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观测记录全球汞排放和

0评论2018-12-2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