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中法核电合作:从“师徒关系”到对等合作

2018-05-09 15:42

2003

  从2007年开始,中法双方企业就着手对一个投资近千亿元人民币的核循环项目进行合作。经过长达十年的协商,该项目终于在9日签署了相关协议备忘录。业界分析普遍指出,通过深入落实上述具体举措,无疑将开启中法核能合作新纪元,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乃至全球核能未来发展。


  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北京共同出席了台山核电站欧洲先进压水堆全球首堆工程命名揭牌仪式。


  30多年前,中法开启核电合作,彼时,中国向核电强国法国引进技术和资金,着手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3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中法能源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台山核电站有望成为全球最早投入商业运营的第三代核电站之一。


  “回溯历史,核电曾是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能源技术,中法能够开展相关合作,两国间的政治互信和外交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说。


  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中法核电合作走过了从“法方为主,中方为辅”到“中方为主,法方提供支持”,再到“共同设计、共同建造”三个阶段。


  “在这期间,中法企业从‘师徒关系’走向对等的‘战略合作’。”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说。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欧洲政治室主任赵晨认为,中国对核电的需求为法国核电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中国工程和技术人员则不断消化引进技术、积累实践经验,中法核电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


  30多年来,中国不断吸取世界核电技术发展成果,通过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到现在已实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基本形成核电完整的工业体系。


  目前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36台、在建机组20台,总装机容量约5693.5万千瓦,已具备年产6到8台套三代核电设备供货能力,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提高至85%以上;中国自主创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落地……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具备了核电技术及装备“走出去”的实力。中法核电合作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2016年9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确定中广核参股投资英国欣克利角C和赛兹韦尔C、控股投资布拉德维尔B项目。其中,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方案,这是中国自主核电技术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中国核电技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核电外交”换代升级,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工业等综合实力的提升。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核电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之一,核电项目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领导人出访和外国政要访华的会晤以及签署的合作清单中。


  “核电项目不同于制造业或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商业行为,而且有浓郁的外交色彩,需要以合作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为基础,并不断通过外交层面推动沟通协调。”赵晨说。


  专家表示,中国核电正在全球市场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为中法核电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相信在欣克利角的合作,将为中法两国企业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提供范例,这也有利于中国企业积累海外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主核心技术,推动打造中国核电品牌。

中韩要联手对抗雾霾?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研究PM2.5
中韩两国在共同治理大气污染上又迈出新的一步。据韩联社9日报道,韩中两国科研人员将携手开展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有关研究,为期2年10个月。韩国教育部和韩国研究财团当天表示,“韩中合作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生物标记物及其运动特性追踪研究”等6个研究项目,被选为韩国今年“全球研究网络援助项目”的新课题。

0评论2019-04-152119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
4月1日,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4月1日北京报道 第七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今日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韦拉共同出席对话会。李干

0评论2019-04-092066

韩国大型超市全面禁塑
韩国环境部日前确认,韩国大型超市自2019年起将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进一步减少“白色污染”。韩国环境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说,根据“关于节约资源及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修正案”,自1月1日起,韩国2000多家大卖场以及1.1万家店铺面积超过165平方米的超市,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除鱼类和肉类等必须用塑料袋之

0评论2019-01-282415

英将用“火星钻”采集南极岩石样本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日前表示,学校一个团队将利用一套原本设计用于钻探火星岩石的设备去南极采集冰盖下的岩石样本,以获取更多信息来了解地球的气候变迁。据介绍,学校科研团队将携带这套“火星钻”设备前往英国设在南极的科考站。这套设备原本设计为供无人火星车任务使用,与普通钻探设备相比更加小巧,穿透岩石的能力也更强

0评论2019-01-282306

德国关停最后一家硬煤矿
德国最后一家硬煤矿近日关停,标志着德国长约200年的硬煤开采成为历史。关停仪式在德国西部鲁尔工业区曾经的煤炭重镇博特罗普举行。煤矿工人在现场象征性地挖出最后一块硬煤,交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手中。施泰因迈尔对矿工表示感谢,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如果没有他们和煤炭行业,“我们整个国家及其发展”将无法想象。

0评论2019-01-142123

中英合作探索塑料污染防治之路
从技术上能否实现对塑料的精确分拣?全球对微塑料污染的关注会不会推动新塑料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中英(山东)塑料污染防治研讨会上,参会代表纷纷向中、英两国专家提问,专家们分别予以详细、科学地解答,会议现场气氛活跃。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山东省开展为期3个月 “英国季”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0评论2019-01-142287

国际能源署:未来五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
2018年12月18日,国际能源署发布能源市场系列报告《煤炭2018——分析预测至2023年》。在此,ERR能研微讯研究团队对报告的执行摘要进行了翻译,分享给大家。可以讲得很多,但是变化并非很多2017年,全球煤炭需求恢复增长。由于全球经济增长走强增加了工业产出和用电量,在经历了两年的下降后,去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增长了1%

0评论2019-01-032213

各国向塑料污染“宣战”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球关注塑料污染。为应对塑料污染危害,世界多个国家纷纷向塑料“宣战”。18年12月5日,包括新西兰本土最大连锁超市倒计时超市、新西兰邮政等在内的12家新西兰大型企业联合发表“减塑声明”,宣布到2025年前取消所有塑料包装。新西兰环境部副部长欧仁妮·萨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

0评论2019-01-032250

新模型让全球汞排放“有据可查”
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环分布的?日前,天津大学地科院孙若愚副教授与哈佛大学、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团队合作,历时5年,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动态、全耦合、可拓展的全球汞同位素箱体模型,该模型首次加入了稳定汞同位素多维分馏模块,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观测记录全球汞排放和

0评论2018-12-2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