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定
岗位职称 责任研究员

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领域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蓝藻的环境生物学

个人简介 会议 技术 视频
  • 刘永定,1944年11月出生,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1 2月参加工作,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责任研究员,从事科技岗位37年,管理岗位20年。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学科组二审专家,中科院资源环境生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个人经历

    1968年12月北京农业大学毕业;

    1982年10月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藻类学)硕士学位;

    1985~1987年留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专业;

    1988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藻类学)博士学位。;

    1991-1999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副书记、常务副所长、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2016年12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生命科学部院士。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学科组二审专家,中科院资源环境生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业绩

    科学研究:

    1、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蓝藻的环境生物学,是国家973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863“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重点课题“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课题首席科学家,在国家项目研究中提出了分阶段解释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理论认识和蓝藻水华生产力控制的技术路线,推进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发展了成套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污染和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

    2、土壤和荒漠藻类:对我国土壤和荒漠藻类的分布、荒漠表层结皮机理和藻壳早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内蒙开展荒漠藻类的基础生物学和人工藻类结皮的试验研究获得成功,成功地首次完成藻类荒漠结皮的重视规模研究;

    3、空间生物学:受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资助主持“空间通用培养箱的研制和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空间微重力条件和变重力过程对多种生物产生不同水平的生物学效应;

    4、微藻代谢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1部、译著1部;国际学术会议特邀、大会报告20多次。

    奖励称号

    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科技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1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1996年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8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神州二号科学研究先进个人

    2002年中科院院省合作集体二等奖(负责人)

    2003年云南省省院合作先进个人

    2004年武汉市科技系统先进个人等。

    1982年~2005年间获中科院、湖北省自然科学和中科院、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共10项。

    2012年5月,荣获法兰西金棕榈统帅勋章 

    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的2014年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永定研究员被选为该院生命科学部通讯院士。

    技术发展

    刘永定及其学科组获得授权或经受理专利22项;通过所在单位中科院水生所控股的中科水生环境工程公司操作,为武汉、湖北和广州、上海、北京的水体生态修复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并与法国方面建立了合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