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环保网APP
扫码下载
安徽省2018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出台
核心提示: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安徽省2018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到2018年底,全面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和全省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的目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前完成行蓄洪区规划内现有供水工程巩固提升任务。同时,深化工程管理改革,创新管护模式,健全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工程良性可持续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安徽省2018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到2018年底,全面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和全省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的目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前完成行蓄洪区规划内现有供水工程巩固提升任务。同时,深化工程管理改革,创新管护模式,健全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加强水质监管,提高供水水质达标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推进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行动方案》包括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按照省级下达的投资计划,2018年度安排省级以上补助资金2.88亿元,解决94.42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含贫困人口30.2万人),包括112个未通水、286个部分通水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及贫困村外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三年精准扶贫“回头看”行动,对贫困村通水情况、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到2018年底,全面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和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二是大力支持行蓄洪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将“十三五”规划后3年(2018—2020年)拟安排的1.25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省级以上补助资金集中在2018年度安排,提前完成行蓄洪区规划内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


三是加快实施现有供水巩固提升工程。2018年度将安排省级以上补助资金6.51亿元(含行蓄洪区1.25亿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善现有供水工程水质净化设备、消毒设施配备,推进规模水厂设立水质化验室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对标准偏低、规模偏小、水质不达标的农村水厂进行改造、配套、升级、联网,提高供水保证率;对现有供水工程管网进行延伸,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适当新建供水工程,积极整合兼并运行困难的小水厂,优化区域供水工程布局。


四是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工程规模水厂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供水1000吨或供水人口10000人以上的规模水厂标准化管理,研究制定全省规模水厂标准化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水厂制度建设、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水质监管、供水服务等,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五是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开展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完善相关防护设施和标志标牌。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建立省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强化供水单位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监督供水单位正常使用净化和消毒设施。加快推进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落实已有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检测经费,加强业务培训。对尚未建立检测中心的,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按规定开展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六是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长效机制。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管。积极探索创新管护模式,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经验。按照“补偿成本、保本微利、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在征求受益群众同意后,逐步推行两部制水价。市、县各级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证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七是逐步提升农村饮水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有效监管。2018年完成省级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关前期工作。推进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供水信息管理、供水调度、水质检测、安全预警等功能。完善规模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强化水源地、厂区运行、视频安防、水质安全、供水管网等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行动方案》提出五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严格项目管理、完善管护机制和强化监督考核。


《行动方案》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保障民生、建管并重的原则,严格落实饮水安全保障责任,对现有农村供水设施进行巩固提升,全面解决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和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工程运行管护,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